轉自:新京報評論
好的職場倫理,一定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的。
文| 王言虎
“他*的收到了不知道回應嗎?”“你們一個一個在這給我裝什么”“搞不明白就早上去人事報到”……這樣的語氣,一看就是老板在罵人了。
相關截圖顯示,這段聊天記錄來自一家企業(yè)的內部群聊。引發(fā)關注后,新黃河記者聯(lián)系到了當事人,也是這家企業(yè)的負責人趙先生。趙先生解釋了他罵人的理由:“(晚上)10點5分發(fā)的信息,10點10分所有人都已讀不回,這讓我很生氣?!?/p>
他還表示,因臨近年底,企業(yè)任務比較重,需要集中突擊很多項目,因此發(fā)通知取消“調休”,“我們(用的)企業(yè)微信,如果信息發(fā)出去,(員工)已讀的話(我)是看得到的。”看到員工已讀不回,才有了后來的發(fā)火罵人。他也承認,“罵人確實不對”。
平心而論,發(fā)布通知、布置任務,員工已讀不回,老板不爽乃人性使然。畢竟,職場尊重是雙向的。不過,從趙先生發(fā)布聊天內容看,首先不夠尊重對方的,不是員工,而是他本人。
通知是這么寫的:從明天開始到12月底,全面停止調休!調休留存至25年,如需請假,打電話給我請假。時間是22:05。通知內容是停止調休,語氣表達十分生硬,發(fā)布還是在深夜下班時間,一整個疊滿了引燃員工情緒的“buff”。哪個員工看到,會欣然領受呢?高高在上地下指令,似乎只配得到一個“已讀不回”。
說起來,領導與員工這樣的拉扯,在職場上已是司空見慣,連“茶杯里的風波”都算不上。哪個領導在派任務時,總是會收到整齊劃一的“好的,收到”?哪能總是有人“高度配合”你呢?上級應當有這樣的承受能力與成熟心態(tài)。再說了,當領導突然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口氣還特別生硬時,憑什么指望員工第一時間回復,滿足你的情緒價值。
職場上的是非恩怨總是少不了的,上下級的微妙張力也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管理之道,喬布斯、馬斯克也都有對員工十分粗暴的一面。
但我們應該相信,好的職場倫理,一定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的。老板的強勢,來自他“甲方”的地位,但上下級身份不是無視另一方尊嚴、權利,甚至搞職場PUA、職場霸凌的理由。
不可否認,職場上之所以有很多“命令型老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存在這樣一種幻覺,“你們都是靠我吃飯的”??蛇@飯碗不是賞賜的,而是來自員工的勞動付出。勞資雙方是平等的雇傭關系,而不是家長式的依附關系。
更何況,那種過分的自信,也會遮蔽雙眼,不利于企業(yè)長遠發(fā)展。
常識是:一個組織里,“帶頭大哥”能力再強,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事必躬親?!耙蝗顺绍姟钡漠吘故巧贁?shù),大多數(shù)事務,都需要團隊來配合執(zhí)行。如果總是以傲慢姿態(tài)粗暴對待員工,必然會傷害組織的凝聚力與活力。這對一家企業(yè)、一個部門沒有任何好處,很容易走向兩敗俱傷的結局。
這也不是說,仁慈就可以得到員工尊重,就可以讓組織發(fā)展得更好,那是公司戰(zhàn)略、商業(yè)環(huán)境甚至領導個人魅力所能影響的范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上下級之間,多一些真誠交流,多一些相互尊重,一定不是啥壞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