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信息平權
今天掃到的,分享下
先提一句高盛的sales mark wilson,就是前幾天首先列出中國科技10大突破的那位,今天的周報:“周五收到客戶對中國科技的反饋是平時的5倍,但更多是反對意見,顯然對于大量客戶來說,投資中國科技目前還是mandate no-go”
說明大部分主流外資還在研究觀望,甚至合規(guī)上中國倉位也受限。反過來體現了目前中國資產極低的exposure狀態(tài)。from星球某位老師:“不用考慮Global Fund,只看這些GEM Fund新興市場基金的持倉,中國倉位之低,稍微增配可能就是顯著的short squeeze” 。今天從另一家外資行看到,伴隨恒生科技上周上漲,空倉也是一路上去的,依然有分歧。(好事)
重點是今天大摩亞洲科技研究的老大Shawn Kim(科技周期call得挺準):“持續(xù)了三年的AI交易,正在從AI基建切換到AI應用和中國AI。而中國最有趣的是,相比于臺灣/韓國/日本科技資產更多與 AI硬件基建相關,中國科技資產與AI應用更加相關”
關于此,高盛亞洲團隊也專門做了量化統計:
這個角度之前沒想過,仔細想想的確。臺灣/韓國/日本說白了就是英偉達供應鏈成分十足,過去2年在AI基建敘事下,受益最大。但中國說實話NV供應鏈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從業(yè)績兌現來看)。而中國最大的科技股票資產基本都和北美capex敘事毫無關系,比如:互聯網、智能機、智能電動汽車、機器人供應鏈等等。但隨著DS扭轉了AI敘事,這些的的確確成了目前AI應用最火熱的方向,而且關鍵坑位基本占全了...
因此AI范式切換后,從全球資產橫向對比角度看,這些10-20倍PE的中國互聯網、中國手機、中國智能車,還真成了美股之外、最物美價廉的AI應用代理。
?。ㄈ缦?,HK成了上周EM亞洲唯一資金流入的市場,而其他亞洲市場基本都是流出)
?。ㄍ辏?/p>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