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三
最近全網(wǎng)火起來一條嶄新的vlog賽道,主打一個頂格的反差感。
高能量+90后自律女生,瞅一眼標題似乎沒啥新意,還是自律博主拍攝美美日常那一套。
再仔細一瞅,合著這90后不是誕生于1990年后,而是誕生至今已有超90年歷史的意思。
(圖/梅英阿嬤)
這批“高能量老人”vlog的銀發(fā)主人公們, 腿腳麻利、精氣神上佳、每天能有條不紊忙好100件事。
跟死氣沉沉、精神萎靡的年輕人截然不同,用時髦的話來形容,就是生命力旁逸斜出、生活充盈有滋味。
(圖/一個阿琦)
bgm不是東北雨姐那種動感土嗨風的,而是歐美流行樂帶點小資小叛逆的調調。
最常用的是碧梨的《bad guy》,爺奶麻溜的小碎步,配上密集鼓點和洗腦旋律,越品越覺得絕配。
(圖/梅英阿嬤)
看倦了自律年輕人5點起床“祛濁氣”、去健身房哼哧哼哧一頓猛練,再自制一碗漂亮的干巴酸奶;
現(xiàn)在大家報復性捧紅真·自律的老年人,兜兜轉轉在網(wǎng)上找了一圈人生導師,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生活大師就在身邊。
(圖/抖音截圖)
網(wǎng)友總結出流量密碼般的高能量年輕人模板:素顏妝+大笑+大肢體動作+山野背景+金句型文案,套上就能流水線出徒。
而在高能量老人這里,二話不說就是干,從睜眼到閉眼就沒有閑著的時候。
(圖/梅英阿嬤)
左一個《80歲高能量自律陽光男生的一天》,右一個《八旬CP如何在農(nóng)村度過自律且高能量的一天》。
背后必定有高強度網(wǎng)上沖浪的后輩支招,也算是雙重啃老了。
線上線下兩開花,在網(wǎng)上靠著爺奶vlog斬獲流量和評論區(qū)的喜愛,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享受著爺奶遞到嘴邊的飯。
所以說,年輕人要想日子過得舒坦,還是得反向雞老一輩(bushi
(圖/98年回村靚女)
關于視頻記錄時間點的疑問——為什么總是七點多開始,大家早已洞悉。
七點不是咱爺咱奶開啟高能量一天的起點,而是孫輩睡眼模糊抓起手機拍的極限。
(圖/抖音截圖)
爺奶的入睡時間不一,有十一二點還拾掇沙發(fā)停不下來的,有八九點準時熄燈躺下的。
不過普遍會在雞打鳴附近的時間醒來,毫無起床氣地點亮元氣的一天。
光是這一點,就讓“沒有上午”的年輕人敗下陣來。
有不少人也想拍自家老人的一天,迫于時差只能作罷,畢竟老人5點就起床了,自己4點才睡。
(圖/抖音截圖)
九十歲正是闖的年紀,@梅英阿嬤 作為這個賽道的頭部選手,忙碌又井井有條的一天濃縮在兩三分鐘的視頻里。
八點到九點之間短短一小時,能完成洗拖把、拜家里供奉的神仙、哄曾孫吃飯、清理盆栽雜草等數(shù)件事。
水時長是不存在的,信息密度過高,時不時得切換成0.75倍速。
從1月11號開始幾乎保持每天更新,比起擔心奶奶,網(wǎng)友更好奇拍視頻的孫女啥時候倒下。
(圖/梅英阿嬤)
小學奧數(shù)題教我們在燒水的時候擇菜,咱奶親自傳授高效做事的關鍵,其實不在于頭腦風暴,而在于身體能扛、進化掉了休息兩個字。
“他們打了雞血,我得了雞瘟”,網(wǎng)友們在慘烈的對比下秉持著觀摩的心態(tài),把老人們捧上了高能量之巔。
一上午能做疲憊年輕人拖拉著一個月都做不完的事,每一秒鐘都物盡其用。
(圖/小英奶奶)
有的阿婆一個人包辦吃飯全流程,院里割菜、備菜揉面、煎炒烹炸、擺盤上桌,像上了發(fā)條的陀螺。
這個家沒了高能量老人得散,60打底、上不封頂?shù)睦先搜堇[什么叫“有用的人”。
16:15剛剝出一大袋核桃,16:17把五顏六色的米拿出來淘洗、預備晚上的八寶粥,16:32又開始收拾小孩的玩具。
上市公司CEO的行程表都沒有高能量老人的滿,并且后者還全是第一執(zhí)行人,劃水不了一點。
(圖/地花阿婆)
有生活在城市的,照看曾孫、孫子和兒子,七老八十了是家里的頂梁柱;
有生活在農(nóng)村的,燒火做飯喂家畜,隨便一出門就蹚出去五六里路。
這條高能量賽道順帶著還雜糅了其他一些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鄉(xiāng)土人情、家長里短、田園風光。
年輕人越看越上頭,仿佛預見了幾十年之后生龍活虎的身心狀態(tài)。
有種看修驢蹄、打包谷子般的治愈感和秩序感,安慰自己目前的處境只是一時的,“ 怪不得我現(xiàn)在這么懶,原來還沒有到時候”。
順勢在被窩翻個身,調整到一個有利于再次入睡的舒服姿勢。
(圖/抖音截圖)
正在此時,收到步數(shù)提醒的消息,屏幕內(nèi)外構成一個完美的回環(huán)。
(圖/梅英阿嬤)
高能量老人們不僅干活多、干活快,還精致。
被精致這倆字割韭菜割怕了的年輕人,從老一輩這里學到了這個標簽原初的意味——
干活做事精細用心,每一個生活步驟都不忽略。
年輕人頭油了選擇戴頂帽子出門,用惡心穿搭來消極抵抗上班的屈辱,而爺奶他們干啥都板板正正。
早晨起床梳頭要梳滿3分鐘,飯后遛彎遛到四肢發(fā)熱,手洗毛巾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圖/地花阿婆)
從不糊弄自己的老年人身上,年輕人嗅到了一種踏實生活的味道,在評論區(qū)留下“這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不過不影響網(wǎng)友們感慨完轉頭就打開外賣軟件,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舒適區(qū)。
畢竟高能量老人vlog不具備教育片功能,它更像是一種紀實風格的短劇,給年輕人撓一下心里的癢癢,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圖/阿白快跑)
高能量老人們的另一重精致,呈現(xiàn)為 生活沉淀出的智慧感。
面對萬事萬物都形成了自己的章法,細致中不乏個人特色。
寫紙片丟到不同面粉的袋子里,這樣就不會搞混。
能貼防水標簽的亞克力收納罐自然更方便美觀,但老人們的妙招是獨屬于他們的精致。
(圖/梅英阿嬤)
用剪開的牛奶盒作一次性菜板,洗起來比木頭菜板省事,想扔就扔。
眼瞅著90后老奶用筷子炒菜,翻騰幾下鍋氣就涌上來了,一眾網(wǎng)友學人精附身。
通過控制變量法得出自己廚藝不佳的原因在于,沒有拿筷子當鍋鏟用。
做雕花饅頭、煮橄欖水、腌酸菜、自制過濾器,老人們的精致手藝覆蓋生活的各個切面。
每個人都是手工藝大師,不摻半點糊弄過關的成分,把生活料理得服服帖帖。
(圖/梅英阿嬤)
在被生活反復捶打的年輕網(wǎng)友看來,這樣的老人生活是里子層面的精致和舒服。
煮飯是不需要拿尺子量水和米高度的,養(yǎng)花做飯不用對照著攻略貼、疑心自己哪里做錯了,全然沒有手忙腳亂、如臨大敵之感。
能磨刀處理魚、徒手削山藥,還會修理縫紉機、自己種豆芽,人均厭蠢癥的年輕人看得聚精會神。
高能量爺奶現(xiàn)身說法,精致的奧義不跟最潮的物件掛鉤,而是一種全情投入生活的態(tài)度。
修修補補又三年,完全沒有被物欲侵蝕的困擾,反倒從精打細算中獲得平靜和松弛。
(圖/梅英阿嬤)
除了身體機能、做事效率上的高能量,這批老人們最讓網(wǎng)友羨慕的,可能還得數(shù)精神派頭上的高能量。
步伐沒年輕人那么穩(wěn)當?shù)煌鶡o前,似乎沒有什么能阻擋他們繼續(xù)手中的事情、奔赴下一個生活戰(zhàn)場。
有風風火火、走路帶風型的,渾身使不完的牛勁,讓人感覺下一秒就要去錘爆地球了。
也有細水長流、溫和慈祥型的,同樣是使不完的勁,只不過比較內(nèi)斂、不張揚。
(圖/天才和美元)
deepseek會宕機、崩潰,但高能量人類不會。
他們不磨嘰、不拖延,做事干凈利落。
早飯吃完了趕緊收拾灶臺,絕不容許鍋碗瓢盆堆在水槽里。
盤算好今上午要喂羊、劈柴,就絕不會拖到下午。
(圖/阿源歷險記)
就像史鐵生說的,拖延的最大壞處不是耽誤,而是會使自己變得猶豫,甚至喪失信心。
在高能量老人這里,不存在“ddl是第一生產(chǎn)力”。
視頻中他們總能為自己做好計劃,然后不慌不忙地開啟辦事模式。
J人會被事物不按照預期進行而破防、P人會因不做規(guī)劃而誤事。在大家的美好想象中,高能量老人大概就是不被J和P拘束的完美狀態(tài):
再多的事情也能氣定神閑地應對,出了岔子也能馬上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高能量老人vlog的主角們,精神相當穩(wěn)定,生機勃勃的那種穩(wěn)定,而不是活人微死的穩(wěn)定。
并且還持續(xù)保持學習的心態(tài),不少老人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用得絲滑,家里人置辦的各種小家電也不吃灰。
在子輩的鏡頭下,他們大部分時間在沉浸式做眼前的事情,不埋怨也不嫌煩。
時不時招呼家人嘗嘗新熬好的湯、看看院里新摘的綠葉菜,笑意盈盈的。
看起來從不會內(nèi)耗,更不會像打工人一樣糾結“無意義的狗屁工作”。
(圖/梅英阿嬤)
高能量老人,接棒農(nóng)村生活網(wǎng)紅,正在成為新的打雞血代言人。
又因為相對樸素簡單的接地氣生活日常,被拎出來做高能量自律年輕博主的照妖鏡。
但鏡頭面前展現(xiàn)的,終究只是一部分生活,或者說生活景觀。
忙活了一天躺床上有沒有腰酸背痛、包辦一大家子的飯會不會累,有過一些家務經(jīng)驗的人應該都有所體會。
高能量老人們不會在鏡頭面前表露,也不會在鏡頭關閉的時候表露。
【圖/貝麗(失業(yè)版)】
年輕人期待看到高能量老人,子輩們希望家里能有個高能量老人,陀螺即使想停下休息也會因為慣性持續(xù)自轉。
一些網(wǎng)友擔心老人的身體吃不吃得消,得到的回復一般都是“老人自己閑不下來,干點活打發(fā)時間,會勞逸結合的”。
稍微刷幾個視頻就能發(fā)現(xiàn), 這些好像不是真正屬于高能量老人的vlog,而是一場場家務勞動影像記錄。
他們在做的,幾乎都是幫家人做的事情。
給兒子煮水煮蛋、給孫子做糖水蛋、給曾孫喂飯......
(圖/梅英阿嬤)
高能量老人這條賽道發(fā)展到現(xiàn)在,也越來越同質化。
相似的生活場景、樸素流的拼接式剪輯手法,看多了也就失去新鮮感和挖掘的興趣。
或許是想盡可能地展現(xiàn)“高能量”,vlog對準的主人公們,不知疲倦在干活,聽戲、看電視、嗑瓜子的時間短到以分鐘計算。
至此,高能量跟做家務活場景緊緊綁定,又一次給老年人的“標準”老年生活下了定義。
(圖/梅英阿嬤)
“高能量老人vlog”可能還是適合當段子視頻看,這只是高能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不把高能量用在干活拾掇上,沒關系。不高能量,也沒關系。
就像年輕人看膩了那些自律精致博主、聽膩了自律金句,老年人也本就應該有萬千種生活的樣貌。
二旬老人越上網(wǎng)沖浪越氣自己低能量,一怒之下翻了個身繼續(xù)玩手機。
持續(xù)到八九十歲一直能吃能睡能玩,怎么不算另一種高能量。
作者 張三
排版 靈驗
題圖 電視劇《外婆的新世界》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