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海峽網(wǎng)報道,2025 年 1 月 21 日,馬克?魯比奧正式宣誓就任美國國務卿,成為特朗普提名內(nèi)閣中首位 “落地” 人選。他的上任,仿佛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而中方的一系列反應,更是讓這場外交風云變得愈發(fā)引人關注。
魯比奧,這個名字對于關注國際政治的人來說并不陌生。現(xiàn)年 53 歲的他,父母是古巴移民,自 2011 年起就擔任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長期以來,他以強硬的對華鷹派形象示人,在國際輿論場上頻繁活躍。在過去的歲月里,他不斷炒作 “中國威脅論”,就像一個固執(zhí)的鼓手,不停地敲擊著反華的節(jié)奏。在參議員任期內(nèi),他更是在新冠溯源、TikTok 等問題上提出多項反華提案,被媒體視為 “反華急先鋒”。這樣一個帶著濃厚反華色彩的人物,如今坐上美國國務卿的位置,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中美關系的敏感神經(jīng)。
魯比奧(資料圖)
就在魯比奧上任不到 24 小時,中方一個看似細微卻含義深刻的舉動,引發(fā)了廣泛關注 —— 中方改了對他的稱呼。這一稱呼的改變,絕非隨意為之,背后蘊含著復雜的外交信號和對魯比奧過往行為的回應。每一個外交用詞都經(jīng)過精心考量,稱呼的變化如同外交舞臺上的微妙手勢,向國際社會傳達著中國的態(tài)度和立場。它像是在提醒魯比奧,他的過去種種行徑中國都看在眼里,而如今他身處新的高位,更應審視自己的言行。
而在 23 日,中國外交部的回應更是擲地有聲。據(jù)相關媒體報道,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彭博社詢問鑒于魯比奧已被中方制裁兩次,中國外長是否計劃與他通話。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表示,中美兩國高層級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同時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這簡短的回應,卻有著千鈞之力?!皥远ňS護國家利益” 這幾個字,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明確了中國的底線。在中美關系的棋盤上,中國不會在核心利益上有絲毫退讓,任何試圖侵犯中國利益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的回擊。
魯比奧(資料圖)
魯比奧上任后的行動也頗為迅速。同樣是在 21 日,他剛上任就馬不停蹄地召開了美日印澳 “四邊安全對話” 機制外長會議。這個機制一直以來都被外界視為美國在亞太地區(qū)遏制中國的重要工具。魯比奧迫不及待地激活這一機制,其意圖不言而喻。緊接著第二天,他又跟菲律賓外長馬納羅通了電話,美國務院發(fā)言人稱,魯比奧強調(diào)了美在《美菲共同防御條約》下對菲的堅定承諾,雙方還討論了所謂中國 “在南海開展的危險與破壞穩(wěn)定的行動”。這一系列動作,就像一套精心編排的組合拳,招招都指向中國,試圖在亞太地區(qū)制造緊張局勢,給中國施壓。
不僅如此,在隨后的短短幾天內(nèi),魯比奧還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沙特阿拉伯、阿聯(lián)酋等國家的官員通話。他通過這種密集的外交接觸,試圖強化美國與其盟國伙伴在 “印太” 地區(qū)的戰(zhàn)略協(xié)調(diào)。從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來看,剛上臺就安排國務卿跟亞洲國家打交道,而非跟傳統(tǒng)的西方盟友 “敘舊”,這表明了特朗普政府對所謂 “印太” 地區(qū)的高度重視,而西太平洋地區(qū)更是重中之重。在特朗普的棋局里,“印太” 地區(qū)是關鍵戰(zhàn)場,魯比奧則是他在這個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棋子。
魯比奧(資料圖)
對于魯比奧的種種行為,中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在應詢時表示,中方在有關海域的活動合理合法、無可非議。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也無權介入中菲兩國之間的涉海問題。這就像是在告訴魯比奧,不要在不屬于自己的領域里指手畫腳,中國的主權和權益不容侵犯。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在接受直新聞采訪時的觀點也值得深思。他指出,特朗普的任命邏輯十分簡單粗暴 —— 忠誠是唯一標準。特朗普在任命高層官員時,首先看的就是這些人是否對他忠誠,其次是否能支持他的政策路線,最后是否能夠推動他的 “美國優(yōu)先” 目標,甚至是 “美國再次強大” 的幻想。
那么,魯比奧被任命為國務卿之后,究竟會如何處理中美關系呢?這成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也引發(fā)了外界的廣泛猜測。一方面,從他過往的表現(xiàn)來看,他極有可能繼續(xù)推行強硬的對華政策,在涉臺、涉港、涉疆等問題上繼續(xù)干涉中國內(nèi)政,在南海等地區(qū)制造更多麻煩。他就像一個被反華情緒驅使的斗士,可能會不顧后果地揮舞著反華的大旗。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在上任 100 天內(nèi)訪華,這又顯示出特朗普在中美關系上有著自己的考量。如果魯比奧執(zhí)意破壞中美關系,那就會直接挑戰(zhàn)特朗普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這樣的局面無疑會對特朗普造成嚴重考驗。畢竟,特朗普深知中美攜手在解決世界諸多問題上的重要性,而魯比奧的強硬言辭與特朗普的外交設想形成了鮮明對比。
魯比奧(資料圖)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美國政治舞臺上似乎存在一種病態(tài)的現(xiàn)象 ——“反華越激烈,政治生涯越輝煌”。這種扭曲的價值觀,顯示出美國政壇的極端化。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魯比奧的言行可能會受到更多極端勢力的影響。但中方的立場是堅定的,“紅線” 已經(jīng)擺在那里。魯比奧如果希望以國務卿身份與中方展開對話,就必須徹底改變過去的敵對言行,收回那些曾經(jīng)公然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言論。更重要的是,他不應奢望中方單方面做出妥協(xié)。中方的回應中仍然保留了一定的余地,提到中美兩國高層級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這無疑為魯比奧留下了一線 “生機”。但這條路的前提,是他必須徹底改變對中國的敵視。
回顧歷史,中美關系一路走來充滿波折。從建交初期的小心翼翼,到后來在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廣泛合作,再到近年來因各種問題產(chǎn)生的摩擦,兩國關系始終在動態(tài)變化中。如今,魯比奧的上任為中美關系又增添了新的變數(shù)。但無論如何,中國始終堅定地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在國際舞臺上展現(xiàn)出大國的擔當和風范。中國不會主動挑起爭端,但也絕不畏懼任何挑戰(zhàn)。在處理與美國的關系時,中國秉持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希望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推動雙邊關系朝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
而對于美國來說,一味地采取強硬的對華政策,試圖遏制中國的發(fā)展,并非明智之舉。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jīng)濟體,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全球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氣候變化、公共衛(wèi)生危機、恐怖主義威脅等問題時,兩國更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魯比奧作為美國國務卿,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摒棄過去的偏見和錯誤觀念,以更加理性和務實的態(tài)度來處理中美關系。否則,他不僅會破壞中美關系的大局,也會讓美國在國際舞臺上失去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fā)展空間。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任何試圖逆勢而行的行為,最終都將被歷史的車輪所碾壓。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