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約“堅定飛鏢 - 2025”軍演正在進行,來自9國的約1萬名軍人參與,引發(fā)國際關注。在俄烏沖突持續(xù)超1000天的當下,俄羅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普京也迅速做出一系列應對決定。
北約“堅定飛鏢 - 2025”軍演從1月13日開始,一直持續(xù)至2月26日。此次演習有9個北約國家參與,投入了17艘海軍艦艇、20多架飛機以及1500多件軍事裝備 。演習期間首次演練部署北約去年7月成立的快速反應部隊,目的是檢驗參演國部隊的部署能力和作戰(zhàn)協調性,模擬“與勢均力敵的對手發(fā)生沖突”。
北約軍演(資料圖)
此次演習地點選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這意味著北約的常規(guī)作戰(zhàn)力量能在黑海和地中海周邊快速集結。羅馬尼亞已被北約視為向俄羅斯施加軍事壓力的重要門戶和軍事橋頭堡,北約借此可以封鎖相關海域,對俄羅斯黑海艦隊進行圍堵和威懾。英國在演習中派出2600名士兵,還負責指揮所有參演地面部隊。按照2024年北約公布的演習計劃,2025年北約還將在歐洲舉行十余次軍演。如此密集的軍演,顯然是對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進行了進一步的擠壓。
在軍事壓力之外,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也不容樂觀。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俄羅斯經濟雖展現出一定韌性,但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戰(zhàn)時經濟出現了扭曲。
國防開支因沖突持續(xù)而逐年攀升。2024年,俄羅斯國防開支達到10.8萬億盧布,折合成人民幣約7852億元。按照俄政府計劃,2025年這一數字將飆升至13.5萬億盧布,約合9815億元人民幣。國防開支的增加,推動了軍工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制造業(yè)整體進步,促進了經濟增長,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俄烏沖突(資料圖)
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俄羅斯全國失業(yè)率降至2.3%,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但由于部分青壯年參軍入伍,來自中亞等地區(qū)的輸入勞動力減少,國內勞動力缺口巨大。為滿足用工需求,軍工企業(yè)紛紛提高工資標準,民用企業(yè)也不得不跟進,使得民眾整體收入增加。收入增長刺激了消費,市場對各類商品需求大增。但此輪經濟增長主要靠軍工生產推動,供應端增長跟不上需求增長,導致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2024年,俄羅斯年化通脹率達到9.5%,超過俄央行預期,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漲,土豆價格漲幅約60%。
為抑制通脹,俄央行多次提升利率,試圖回籠資金,但效果不佳。高利率又使得私人投資因信貸成本過高而減少,企業(yè)融資困難。目前俄羅斯基準利率為21%,遠高于正常國家水平,減去9.7%的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約為11.3%,這對大多數私人企業(yè)來說難以承受。
特朗普上臺后,對俄羅斯的態(tài)度也給俄羅斯帶來了新的壓力。特朗普多次提及俄羅斯經濟問題,稱俄羅斯經濟正在遭受打擊、面臨崩潰,還考慮向俄羅斯施壓的多種方案。
特朗普(資料圖)
在能源方面,特朗普提出壓低全球能源價格。他表示要要求沙特和歐佩克降低油價,其顧問也放話,如果俄羅斯不愿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會把油價壓至40美元以下。而俄羅斯2025年的財政預算是基于每桶69.7美元的價格制定的,一旦油價大幅下跌,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將遭受重創(chuàng),經濟狀況將更加艱難。
此前沙特與俄羅斯等歐佩克國家有減產協議,但沙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恢復增產。特朗普一直希望美國企業(yè)占領全球能源市場,美國和沙特在這一問題上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這無疑讓俄羅斯在能源領域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
面對重重困境,普京迅速做出決定,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
普京(資料圖)
在軍事方面,俄羅斯加強軍事部署,提升軍事防御能力。盡管北約軍演來勢洶洶,但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會輕易被威懾。俄羅斯在庫爾斯克地區(qū)和烏東部前線等戰(zhàn)場占據一定優(yōu)勢,通過發(fā)揮自身國力優(yōu)勢,在戰(zhàn)場上掌握主動權,以軍事上的優(yōu)勢為外交和談爭取更多籌碼。
經濟領域,普京一方面重視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試圖降低經濟對軍工產業(yè)的過度依賴,推動其他產業(yè)均衡發(fā)展,緩解勞動力短缺和通脹問題。另一方面,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合作機會,拓展海外市場,降低西方制裁帶來的影響。例如,加強與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在能源出口等領域開辟新的渠道。
在外交上,普京表示已做好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的準備,但目前烏克蘭及西方國家未展現出實質性的和談誠意。俄羅斯在堅持自身底線的同時,積極與國際社會溝通,爭取更多理解和支持,打破西方的輿論封鎖和外交孤立。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在俄烏沖突持續(xù)1000多天后面臨著軍事、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北約的軍事施壓、經濟的困境以及外部壓力的升級,使其退路看似被堵死。但普京迅速做出的一系列決定,展現出俄羅斯積極應對危機的決心和能力。未來,俄羅斯能否突破困境,俄烏沖突將如何收場,國際社會都在拭目以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