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痛下血本,給俄羅斯賬戶送去了40億美元,只為監(jiān)視解放軍一舉一動,結果卻得罪了美國?
近年來,美國在韓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部署了多種遠程預警雷達,意在監(jiān)視解放軍的空中活動和導彈試射。
為了避開這種監(jiān)視,中國選擇將許多軍事試驗轉移至西部內陸。
然而,最近有消息稱印度正計劃從俄羅斯購買一種名為“沃羅涅日”的先進預警雷達,將從中國西部腹地,監(jiān)視解放軍敏感導彈試驗。
這次印度的軍購計劃似乎雄心勃勃,他們瞄準了俄羅斯最先進的戰(zhàn)略預警雷達系統(tǒng),并打算斥資40億美元購置。
這一消息得到土耳其媒體的證實,報道稱印俄雙方官員正緊鑼密鼓地討論相關協(xié)議。
盡管近期新德里與莫斯科的關系因S-400防空系統(tǒng)的交付延遲而顯得緊張,但印度并未因此減少對俄制軍事裝備的采購熱情,包括蘇-30MKI戰(zhàn)斗機。
那么,“沃羅涅日”雷達到底是什么來頭呢?
簡單來說,它是俄羅斯軍隊使用的第三代大型相控陣反導預警雷達,專門用于探測導彈等空中威脅。
相比美國在臺灣部署的“鋪路爪”預警雷達,這款雷達的探測能力更強,甚至超過駐韓美軍的薩德反導系統(tǒng)。
據(jù)公開資料顯示,這種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6000公里,探測高度也能達到8000公里,可以同時監(jiān)測超過500個目標。
如果“沃羅涅日”雷達落戶南亞,將大幅提升印度在該地區(qū)的態(tài)勢感知能力,尤其是在面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洋等敏感區(qū)域時。
印度媒體更是直言這種雷達能夠讓他們在數(shù)千公里之外發(fā)現(xiàn)中國的隱形飛機、戰(zhàn)斗機和彈道導彈等目標。
同時,它還有能力跟蹤太空中的目標,使印度在面對高超音速武器時具備了基本的檢測手段,這為其構建戰(zhàn)略級防空預警體系奠定了基礎。
不過,要注意的是,印度此舉可謂是在“走鋼絲”:站在美國主導的制裁陣營的一端,印度卻依然與傳統(tǒng)軍事供應國俄羅斯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就在剛剛,歐盟還在對俄羅斯發(fā)起第15輪制裁。
印度在這個節(jié)骨眼向俄羅斯輸血,顯然傳達了一個明確信號:自己的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他國的地緣政治需求。
這種行為對西方的制裁體系是一種直接的挑戰(zhàn)。
歐洲國家為支持這些制裁已付出了巨大代價,從德國放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到法國暫停價值數(shù)十億歐元的軍事合同。整個歐洲因能源、糧食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飽受通脹之苦。
然而,印度的決定卻像是在這堵制裁高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使其威懾力大打折扣。
對于西方而言,如果這類國家繼續(xù)與俄羅斯合作,他們的制裁就永遠沒用,俄羅斯依然不會被制裁所限制,因此,這一舉動也可能引發(fā)美西方國家的不滿。
但對于印度來說,這是個值得搏一搏的選擇,印度寄希望于從俄羅斯采購的“沃羅涅日”雷達,以增強其戰(zhàn)略威懾能力。
然而,這一計劃面臨諸多挑戰(zhàn),絕非易事。
首先,印度需要解決喜馬拉雅山脈帶來的地理障礙。
這座天然屏障不僅在地形上復雜難行,還時常受到惡劣氣候的影響,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部署并正常運行雷達系統(tǒng),堪稱一項浩大的工程。
更何況,印度在以往許多大型項目中,延期和超支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該計劃的實際推進時間表仍是個未知數(shù)。
此外,就算印度最終從俄羅斯手中接過“沃羅涅日”雷達,能否迅速投入使用、能探測多遠、抗擊打能力如何,這些都充滿變數(shù)。
尤其是在當前俄烏沖突的背景下,俄羅斯自身的戰(zhàn)略防御體系尚未完善,為印度提供雷達設備的優(yōu)先級自然會降低。
中方甘巴拉雷達
畢竟,在軍事外銷與自用需求之間,俄羅斯顯然更傾向于后者。
而且,即便雷達成功部署,印度也無法因此獲得絕對的戰(zhàn)略優(yōu)勢。
中國早在中印邊境部署了如甘巴拉雷達等先進偵察設備,這些位于高海拔的無人值守雷達時刻監(jiān)控著印度動向。
同時,中國擁有的巡航導彈和轟炸機等精確制導武器,使得雷達站這樣固定且顯眼的目標處于極大風險之中?!拔至_涅日”雷達一旦部署,可能立即成為解放軍的攻擊重點。
當然,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美國可能會插手。
盡管印度引進俄制雷達不符合西方利益,但若其主要用于監(jiān)視中國,美國或許會采取默許態(tài)度。隨著美印之間的軍事合作日益增多,美國是否會要求印度分享相關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也需要注意。
不過,該雷達目標龐大,位置固定,還是很顯眼的,如果印度真的部署了該雷達,只能是落得一個第一時間被摧毀的下場!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